广东各地市掀起建造新区风潮

2014年01月07日02:16  第一财经日报

  林小昭

  在城镇化大潮下,广东的“新区潮”引人关注。

  广东省政府日前新批复汕尾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全省21个地级市最后两个获批新区。

  大广海湾新区也是继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之后,又一个针对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大广海湾新区整合了江门新会、台山和恩平共20个镇共3240平方公里的资源,核心区主要位于银湖湾和广海湾,面积约520平方公里。

  2013年11月,江门市委书记刘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广东省为该区定位为9年大跨越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枢纽式型结点以及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告诉本报,关键在于具体的规划以及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细化,让共同合作更加有可操作性。

  与大广海湾同时获批的还有汕尾新区。汕尾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县鲘门镇和梅陇农场等12个镇(街、农场),规划总面积465.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5公里。汕尾新区规划以经济功能区为主导,不涉及行政区域的调整。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陈鸿宇告诉本报,广东东西北地区很多地级市区都是由县城升格而成,主城区偏小,所以必须扩大城区范围、扩容提质,才能吸收周围的农业人口进来,发展工业,在广阔的范围内形成可以带动周边发展的增长极。

  相比广深等城市对外人口的吸引力,粤东西北城市作为三四线城市,不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很有限,并且自身的人口也流向了广深等地。

  在目前三四线城市房产过剩的情况下,造一个规模不小的新城区,未来有可能面临过剩的危机。

  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副教授彭春华分析称,如果城市的规模太小,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就会太高,因此需要通过人口集聚,来降低公共服务平均成本。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告诉本报记者,随着珠三角转型升级,必然会有一部分工业转移到粤东西北,目前粤东西北很多地级市的城市面积小而杂,因此扩容提质很有必要。但他也提醒,这些地方在扩容时起步区面积不要太大,而且要紧靠老城区,这样人们也才愿意过去。

(原标题:广东各地市掀“新区潮”)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宁夏西吉发生踩踏事故已致14人死亡
  • 体育特刊-再见!中国足球职业联赛20年
  • 娱乐春晚主持出炉 朱军下课张国立徐帆入选
  • 财经中铁总裁白中仁抑郁症意外逝世
  • 科技彭博社: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
  • 博客四川凉山州儿童真实生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老板年终奖发50万豪车 考研真题答案